国务院“人工智能+”新政驱动法律服务升级!法大夫“AI法律终端机+24h智能体”多场景提前落地

2025年8月26日,国务院正式发布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(国发〔2025〕11号),明确将“人工智能+”纳入国家战略推进范畴,其中在“人工智能+产业发展”板块特别提出“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”,明确要求在法律等领域“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广泛应用”。这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,不仅为法律服务智能化升级划定了清晰路径,更让早已布局“AI+法律”场景的法大夫,在“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”抢占先机。

法大夫自2020年创立以来,一直以科技赋能法律、以创新推进发展,围绕“让大家做个法律明白人”的目标,针对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痛点,研发并落地“AI法律服务智能体”与“AI法律终端机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构建“法律场景全覆盖、法律需求全匹配”的新生态。

AI法律服务智能体:提升法律服务效率

智能驱动:法大夫AI法律服务智能体,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,构建“智能咨询+人机协同+工具赋能”三位一体智能模式,实现从“数字赋能”(信息查询)到“智能驱动”(决策辅助)的跨越。

24小时在线咨询:7x24小时在线的AI法律咨询法小七,零等待成本,随时随地获取专业解答。外加专业律师线上指导,让企业、个人无论何时何地、无论业务发展到哪个新领域,都能获得即时法律支持,大胆拓展业务边界。

在线云法务:主要针对企业用户,特别是中小企业用户,配备专属服务空间,搭载专业律师团队和AI数据支持,提供在线高效咨询、企业风险体检、电子签、合同文书生成等企业高频需求,以AI+律师双轨模式,做有温度的法律管家。

智能合同审查:3分钟快速筛查合作合同漏洞,AI自动标注风险条款,并给出合理修改建议及参考法条,防范合同漏洞,合同审核准确率提升99%+。

理债宝:集债权信息采集、数据分析、诉讼评估、催收方案设计于一体的数智化债权处理平台。以AI大数据技术和专业算法深度分析,评估债务回收的可能性及潜在风险;各领域资深法律专家组成评审团,确保案件评审专业、可靠,助力债权人轻松完成债权评估。

AI法律终端机:创新法律服务场景

法大夫AI法律终端机提供线下实体触点,支撑线下法律咨询、合同处理等高频事务;更有专业律师团队作为强大后盾,解决复杂疑难问题。二者结合,实现成本与效率的最优配比。目前法大夫AI法律终端机已全面覆盖线下门店、街道园区、AI普法(司法)、共享律所等四大核心场景,用实践印证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契合。

1. 24h AI法律超市:打通民众法律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为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,打破法律服务时空限制,法大夫已在深圳龙岗、河北秦皇岛、江西修水等地布局24h AI法律超市,创新采用“无人自助服务+定期驻场律师”双保障模式,让专业法律资源触手可及:

自助层面:民众可通过终端机自主处理合同风险审查、法律问题咨询、法律文书生成等高频需求,零法律基础也能轻松操作;

专业兜底:门店定期安排驻场律师开展公益普法,并解答复杂法律问题,切实解决民众“维权成本高、专业门槛高、服务时间受限”的困境。

双保障模式既让法律服务走进社区、贴近日常生活,也通过全民普法助力“法律明白人” 培育,真正实现新政倡导的“技术普惠”。

2.智慧法务园区:24小时合规管家,企业降本无忧

针对千万家企业“法务预算有限、专职法务短缺”的痛点,法大夫将AI法律终端机深度嵌入产业园区服务场景。目前,终端机已先后入驻深圳宝安区石岩创维创新谷党群服务中心、龙岗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、福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点企业园区,为企业提供7×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法务支持。

智能终端服务覆盖企业高频法律需求:包括合同审查、法律体检、劳动用工咨询、商事交易及法税合规智能咨询等;针对复杂需求,还可通过终端机一键对接律师,真正实现“企业有需求,终端随时响应”,切实契合新政推动服务业向智能升级、降本增效的导向。

3. AI普法场景:助力法院破解“案多人少”效率难题

围绕要素式两状政策,法大夫要素式AI法律终端机已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、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,江西省九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等多地法院实现规模化落地。终端机通过智能引导与自动化处理,精准匹配最高院“要素式”文书模板,用户仅需简单三步,即可自动生成规范的起诉状、答辩状,彻底解决普通当事人“文书漏填、格式不规范、反复跑法院”等难题。

截至目前,要素式AI法律终端机已累计服务超万人次,民众平均填写起诉状耗时从30分钟减少至3分钟,起诉材料退回补正率下降至9.5%,为智慧法院建设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智能解决方案。

4. AI共享律所:打造律所“智能化助手”,释放专业价值

针对传统律所“前台缺乏专业知识、律师被重复性咨询占用精力”的痛点,法大夫律所AI法律终端机以“智能化前台”为核心定位,依托法律垂类大模型,构建双向赋能体系:

对客户:可自主查看律所简介、律所律师介绍、律所合作案例等,同时AI数字人24小时在线解答基础法律问题,避免“咨询等待久、信息不对称”;

对律师:终端机自动总结分类客户信息、初筛案件性质以辅助对接律师,还能协助进行时间管理与行程规划,帮助律师从繁杂的基础咨询中解放精力,专注投入客户复杂案件需求。

让AI处理80%+标准化事务,律师聚焦20%高难度需求。律所AI法律终端机不仅显著提升律所整体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感,也成为律所智能化转型的“标配工具”,助力打造“AI+律师”的互联网律所服务新模式。

未来可期:剑指2027,法大夫加速法律服务智能生态建设

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“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应用普及率超70%”的目标,这意味着未来两年,法律智能终端将从“试点落地”走向“全面普及”。对此,法大夫创始人冷芬满表示,将依托政策红利推进两大动作,一是扩大布局,计划进一步扩大终端机覆盖范围,延伸至更多法院、政务大厅、园区社区;二是技术迭代,与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联合打造AI法律实验室,深化法律垂类大模型及“AI+律师”的人机协同,拓展企业合规、疑难案件诊断、诉讼策略设计等深度场景,以“精准预判+主动服务”构建技术壁垒,实现规模化、落地化,降低边际成本,让大家都能成为法律明白人。

站在国家战略推进的节点上,法大夫AI法律服务智能体和AI法律终端机的多场景实践,既是对“人工智能+”新政的精准响应,更是法律服务行业从“人力驱动”向“智能驱动” 转型的生动缩影。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终端应用的规模化推进,“AI+法律”将不再是抽象概念,而是深入融入民众生活、企业发展、司法服务、律所运营的“基础设施”,为法治社会建设注入更强的AI力量。

【免责声明:商业资讯本栏目发布信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丰富网络文化,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商业资讯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,请即与商业资讯联系,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】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