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明康德车间反应釜利用率达72%,接近产能利用率天花板,这背后是一套将新车间爬坡时间从2年缩短至2个月的极致运营体系。
对效率的追求反应在业绩上,2025年三季度药明康德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328.6亿元,同比增长18.6%;净利润同比增长84.8%,在手订单高达598.8亿元,同比增长41.2%。
与此同时,药明康德年内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。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,增速从13-17%上调至17-18%,药明康德整体收入从425-435亿上调至435-440亿。
在全球医药行业尚未全面复苏的背景下,这家CRDMO(合同研究、开发与生产)巨头为何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?
其秘密藏在CRDMO模式形成的独特“漏斗效应”里。
CRDMO飞轮效应:R端引流,D&M端转化
药明康德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是其独特的“一体化、端到端”CRDMO业务模式。这一模式覆盖从药物发现(R)、工艺开发(D)到生产(M)的全流程。
R端(研究)是药明康德的流量入口。过去12个月,药明康德在R端为客户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3万个新化合物。2025年前三季度,从R端向D端转化的分子达250个,D&M管线新增分子621个。
“R端业务如同高效的‘漏斗’,帮助药明康德将潜力客户的项目,从项目早期阶段就吸引到一体化平台。
”药明康德管理层在投资者开放日上透露,2024年药明康德超过70%的新客户由R端早期业务贡献,其中35%在过去5年中有成功融资记录。
漏斗效应为药明康德的后期订单,带来了显著的预见性。
2025年上半年,药明康德小分子管线内R端向D&M端转化了412个分子,D&M端管线总数超过3400个,包括76个商业化项目。与2018年相比,药明康德CRDMO平台用2倍的R端订单增长,撬动了17倍的D&M订单增长。
当各类客户不同的需求,在药明康德平台上都能被满足:小型生物技术药明康德可高效利用资金,推进创新管线;大型药企则能优化研发投入,提升产出效率;那么,业绩的增长似乎就水到渠成。
前瞻性布局:多肽与寡核苷酸领域抢占先机
药明康德的增长还得益于其对新兴趋势的敏锐把握。当多肽和寡核苷酸疗法尚未成为行业焦点时,药明康德便已提前布局。
2011年,药明康德建立了多肽药物发现团队;2018年,正式推出专注于多肽、寡核苷酸和相关化学偶联物的WuXi TIDES平台。
这一前瞻性布局正在持续兑现回报。2025年前三季度,TIDES业务收入达到78.4亿元,同比激增121.1%。截至9月底,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7.1%。
产能建设速度惊人。药明康德的多肽固相合成釜体积从2019年的500L增长至2025年的10万升,几乎翻了200倍。在GLP-1类药物的引领下,全球多肽疗法市场规模正迈向千亿美元量级,药明康德已为此做好充分准备。
当前处于临床在研阶段和已上市的近百款GLP-1激动剂中,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支持了其中23款,包含11款临床阶段的多肽药物,行业的先发优势显而易见。
随着未来全球产能的进一步放量,进一步捕获行业增量需求,药明康德未来有望更加“超预期”。
【免责声明:商业资讯本栏目发布信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丰富网络文化,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商业资讯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,请即与商业资讯联系,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