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权,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,中国国家画院首届访问学者,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第五、第六届副主席。甘肃大风敦煌画院常务副院长,现为青海省美术家协会顾问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民族画院特聘画家。
【艺术经历】
艺术的启蒙时期:
少年时代的张权受到一级美术师、著名美术家马达学的启蒙,走向美术学习和创作之路。马先生非常了不起,他是一级美术师,而且是研究古代美术的专家,曾出版了很多专著,像《青海面具艺术》《美术史》等等。耳濡目染之下,可想而知,张老师的艺术起点非常之高。
艺术的积累爆发时期:
高中毕业后,张权老师走上了一条令人羡慕的特殊的从业之路,在特殊的工作岗位上,他从没有停下手中的画笔。1990年,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、原中美协主席刘大为,到青海写生,张权老师有幸全程陪同,当老师发现张权是如此地热爱着绘画时,情不自禁地鼓励他说:“生活是艺术的源泉,造型是绘画的基础。艺术殿堂之门,对有准备的人是时时敞开的。”手把手教他画画。1993年,张权以全国第三名的优异成绩,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,成为刘大为的学生,正好赶上全国性的美展,他的作品《峥嵘岁月》一举拿下三等奖铜奖,成为全国闻名的画家。
艺术的巅峰时期:
在2012年,中国国家画院,第一次招收访问学者,张权再次考入刘大为老师的工作室,研究的方向是国画线条的特征、形态与内涵,这一届的毕业展,张权老师作为学生代表致辞,国画院的师生几乎全部参加。当年全国招生12人,张权录取成绩第3位,但结业展上就只有张权作代表发言,他前后跟随刘大为老师24年,这样的长的时间学习创作,一定是练就一身过硬本领。
【画坛成绩斐然,多次入选国展并获奖】
张权老师一生获奖无数,其中张老师的作品曾有两次与冯远、史国良一同入选第八届、第十二届全国美展,很多画家一生进一次全国美展都相当不容易,张权老师两次冲入国展,代表着他高超的艺术造诣。其中有1000多幅作品在《美术》《国画家》《解放军报》《中国书画报》《美术报》等报刊发表。出版有《张权画集》《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丛书·张权》《水墨方阵·张权作品集》《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访问学者作品集·张权卷》《中国当代书画名家·张权水墨人物画选》等书籍。
【张权任职第五届·第六届省美协副主持人】
1998-2003年,任第五届省美协副主持人
2003-2008年,任第六届省美协副主持人
其中冰雪画派的于志学任第三届美协副主持人,现如今一幅画作拍卖市场上1300万左右,
第四届美协副主持人冯大中,画作更是600多万,而如今的张权作品也是早就破了两百万大关,未来可期。
【艺术之路,开创“线笔黄山”的先河】
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。黄山之美,驰名中外。黄山因名气太大,自古登临者多,画的也多。但要想画好,画出自己特色不容易。
上个世纪的李可染黄山写生,数以万里,因黄山的艺术灵感起源,才创作出《万山红遍》《韶山》这样的历史性作品。
傅抱石也是不远万里去黄山写生,形成了画坛中“新金陵画派”的风格特点。
而张权从92年开始,带着30余年写生的经验,在系统研究国画基础上,行走黄山30万公里,开创线笔黄山,以写的方式,将线条的粗细、干湿、浓淡、徐疾、轻重、圆拙表现得淋漓心致,做到笔笔见线,线线传神,画出了黄山的幻境之美,开创了首个“线笔黄山”的先河。
【张权老师黄山作品,是对清代石涛,近代刘海粟画黄山的继续】
历代黄山大家中,石涛得其奇,刘海粟得其炫,张权得其幻。
清代石涛以画黄山著称,石涛的名言,搜尽奇峰打草稿,他用笔以细闻名,有细笔石涛之称,他笔下的黄山更是古意十足,他笔下的黄山以奇著称。
近现代大家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,他以泼彩的笔法画出黄山不同凡响的云海变化,大开大阖,色墨蕴张,给人以炫的艺术感染力。
张权则在系统研究国画基础上,开创线笔黄山,以写的方式,将线条的粗细、干湿、浓淡、徐疾、轻重、圆拙表现得淋漓心致,做到笔笔见线,线线传神,画出了黄山的幻境之美。
石涛有句名言,笔墨当随时代,石涛、刘海粟、张权各自画出了自己所属时代的黄山。
三位大师均是黄山艺术的开拓者,均在黄山上表现了个人的风格。张权也成为继石涛、刘海粟后又一位画黄山的大家。
【拍卖历年走高,不俗的市场表现】
据雅昌数据显示
2021年,张权作品《春山锁烟》拍出109.25人民币
2015年,张权作品《晚霞》拍出228万元人民币
邓丁三老师曾经说过,黄山题材是一个传统题材,他以前在博物馆做鉴定工作,确实见不过不少。明末清初历史有一个“黄山派”,其中三个人梅清、石涛、渐江是画得比较好的,“石涛得黄山之灵,梅清得黄山之影,渐江得黄山之质”。
近代黄宾虹、汪采白、刘海粟、张大千、李可染、赖少其都画过黄山,要说名气,当数刘海粟。刘海粟的黄山,是油画的色彩。他是泼彩,一生十上黄山。他作画大开大阖,笔下的黄山色蕴墨张,用现在的画说,既酷又炫。
张权老师更加突出线条的表现力,线条既是国画的基础,又是国画的主要表现方式,张权老师把线的表现能力发挥到极致,重在骨法用笔,线条细密繁复,有书法的味道,粗细、浓淡、干湿、疾徐、厚薄,每一笔都有同,看张老师的黄山系列作品,你会看到,他完全是以线造型,以线抒情,以线表现气韵,以线传递神采,他的作品是笔笔见线,线线传神。
“线笔黄山”这个名字很贴切。颜色上,泼彩有张大千的感觉,但是更加通透,比较清丽。线条加上颜色,灵、影、质都有了。这是与其他山水画家不同的地方,是张老师个人风格的表现,而且他画出了黄山的幻境之美。
张权作品《溪山风景》则拍出47万人民币
古意山水是张权老师的精品之作,具有很强的学术性,值得收藏。老师工笔细描,采用折线的古典构图,折带皴和点皴交替刻画出山脊溪石的外形,笔法老辣流畅;山石只用赭石染色,清透自然,古意盎然。俊美的山脉,清澈的溪流,间或古老的松柏,强而不悍,修而不薄,润而不腻,气韵生动,笔饱墨酣,让人感到“深山茂林绝凉处,奔流急湍鸣管弦”的深奥,达到了“空山鸟语息,人听流水语”的艺术效果。
浩浩乎如遗世而独立,飘飘乎如羽化而登仙,身登青云梯,平步到青云。达到这样的境界,张权老师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大家。
30万公里的黄山写生路 丈量山河,黄山的每一个角落,都有张权老师的踪影。大美黄山就像刻在他的骨子里,开创的“线笔黄山”的作品,把黄山的笔墨美,留在中国文化里,美术史里。
关键字:“线笔黄山”历史首创者——张权
【免责声明:商业资讯本栏目发布信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丰富网络文化,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商业资讯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,请即与商业资讯联系,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