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舟智航于骞:2021,见证中国智能交通的换道超车

12月31日晚,2020—2021央视财经温暖跨年演讲举行。央视财经邀请各行业内重磅大咖,包括轻舟智航于骞、携程梁建章、搜狗王小川、演员张新成、主播李佳琦等,通过对过去一整年的回顾和未来的展望,分享他们的故事。 


作为唯一一位无人驾驶领域的代表,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、CEO于骞在演讲中表示,中国在众多领域,尤其是在智能交通领域,已不再是一个追随者或者是效仿者的姿态,而是开始引领世界往前走。


在他看来,两年前,中国自动驾驶公司都在效仿谷歌,努力把单车智能做到最好,探索的都是无人出租车这样的场景;两年后的今天,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已经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。


演讲全文整理如下:


2020年是“极不平凡”的一年,也是被调侃为不断让人见证历史的一年。这一年,除了经济的快速恢复让世界瞩目,中国的智能交通、智能汽车、无人驾驶汽车发展也时刻为世界所关注。


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下,中国正迎来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的全面发展,即将开启在智能交通、智能汽车领域换道超车的全新时代,无人驾驶、解放时间、安全出行,已逐渐从未来“驶入”现实。


今年下半年,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的5G无人公交已经落地,从10月21日起,市民就可以免费报名并乘坐5G无人公交进行日常通勤了。现在我所在的这辆车,就是一辆在武汉行驶的无人公交车。


一听到无人公交,绝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车辆自己在行驶,这样充满未来感的出行体验已经在走进现实,目前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、苏州、长沙等等城市,市民都可以像我一样,来体验无人公交车或者无人出租车,感受无人驾驶的魅力。


无人驾驶除了能解放人们的双手,让人类从简单重复的驾驶动作中解放出来,也将极大地提高出行的安全性,因为机器的运作往往比人类更理性,不容易受到负面情绪影响。


伴随着各地政策的开放,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在中国率先进入试运营阶段,步入发展的黄金期。而无人公交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工具,能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高的社会价值,因此,从科技公司、出行公司到汽车制造商,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加入无人驾驶公交这一行业。


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,人们的出行模式正发生深刻变化,“绿色共享”也成为重要出行方式。像无人公交这种场景,属于多层次、多样化、个性化出行场景中的一种,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
作为中国无人驾驶技术探索队伍的一员,我们正在加速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。短短半年来,无人驾驶公交已经在苏州、深圳、武汉密集开放,重要技术成果也相继发布。这一切,让人对无人驾驶的未来更多了几分遐想。


为什么智能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如此快速?


两年前,当我还在美国谷歌的无人车团队工作的时候,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是紧跟在谷歌的身后追赶的。那时车路协同的概念还没有太多人提起,所以中国公司都在效仿谷歌,努力把车辆本身的智能做到最好,探索的也都是无人出租车这样的场景。


但两年后的今天,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已经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。在今年新基建政策的支持下,在各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的决心下,中国借助车路协同这一条新道路正在实现智能汽车的换道超车。


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,因为城市智慧道路的建设,需要强大的社会资源调动能力,也需要极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

在落地场景方面,大家也逐渐认识到,满足公共出行需求的无人公交车,才真正适合中国。正如中国发达的高铁、地铁和公交网络,公共出行的高效和安全,都是在为中国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服务的。


自动驾驶能否行稳致远,核心便是技术进步。5G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核心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应用,将推动智能汽车、智能交通的发展走向深入。


自动驾驶走向大规模落地应用,也需要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支持。政策支持是推动自动驾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。2020年2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中央网信办、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委就联合发布《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》,将智能汽车列入顶层发展规划。


政策为自动驾驶保驾护航,也制定了明确目标——到2025年,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、产业生态、基础设施、法规标准、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。


我在海外学习、工作了近10年,在两年前毅然决然地回国创业,也是因为近些年看到的中国机会、中国优势、中国速度让我震惊,也让我无比自豪。


过往我们在其他国家眼中可能是一个效仿者、追赶者的姿态,但这两年,在众多领域,尤其是智能交通领域,我们已经开始引领着世界往前走。


作为技术研发的一分子,我们也感受到了使命感以及责任感。我们希望,在接下来的3至5年里,能助力中国智能交通实现换道超车,让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交通强国。


最后,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:


未来可期,2021年,巨大机会在中国。


关键字:轻舟智航于骞:2021,见证中国智能交通的换道超车

【免责声明:商业资讯本栏目发布信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丰富网络文化,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商业资讯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,请即与商业资讯联系,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】

推荐阅读